身体这处变白竟是体内长虫了
5岁的东东一个多月前右眼角处突然长出一块白斑,东东一直脾胃不太好,吃东西挑食,并且一直没有打过虫,东东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儿科医生检查后称,这样的白斑很可能是体内寄生虫导致。医生同时建议,两岁以上从来没有打过虫的孩子可以考虑打下虫。
打虫对于现在很多70后、80后父母来说,是儿时的一场噩梦。五颜六色的宝塔糖,看起来诱人,吃起来香甜,吃下去后却是胆战心惊,辗转反侧,痛苦不堪。现在70后、80后大部分都当了父母,妈妈们开始担心:孩子常喊肚子痛,脸上出现白斑,晚上睡觉时磨牙,是不是蛔虫呢?孩子吃的又多,但老是面黄肌瘦,是不是身体内有虫呢?孩子多大能打虫呢?打虫药副作用大吗?
专长儿童保健的专家,对于打虫,跟大家分享了以下保健知识。
1寄生虫病有哪些症状?
寄生虫病好发于5至14岁的儿童,2岁以下少见。在众多寄生虫中,蛔虫感染率最高。孩子出现经常腹痛、消瘦、异食癖、磨牙及皮肤或巩膜虫斑者需考虑寄生虫病。
2什么情况下要给小孩打虫?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岁以上的孩子行驱虫治疗,2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2岁以下儿童如果必须服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何科学服用打虫药?
首选阿苯达唑类药物,这是一种广谱驱虫药,能杀灭虫卵,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服用阿苯达唑后不能很快看到寄生虫排出,要过两三天后才会看到,或根本没有寄生虫排出。
1驱虫药宜空腹服用
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空腹时服用,药物在肠道内的浓度高,可以提高杀虫效果。此外,服用驱虫药后,应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利于虫体排出。
2驱虫药不宜常服
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驱虫药。一旦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打打虫子。殊不知驱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一定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服药,不要因孩子脸上有“虫斑”,“睡觉磨牙”,经常“腹痛”等症状就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驱虫药。
3服药后不会立即排虫
目前驱虫药服药后2至4天才有虫体排出。有的人服药后一天,就急于检查粪便,若没找到虫体,便认为药效不佳或剂量不够。随意增加药量极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发热、皮疹或头痛等副反应,因此需严格遵医嘱或按药品说明书服药。
儿童磨牙与肠道寄生虫
有别于成人磨牙症,对儿童磨牙的讨论通常会特别提到寄生虫的问题。尽管各地区发病率有所不同,但总体约有30%的10岁龄以下儿童有磨牙的问题。由于儿童同时也是肠道寄生虫病的高发人群(发展中国家尤甚),所以民间可能是因为这二者相似的高发率而将它们联系到了一起。
实际上不仅仅是民间传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观点认为“肠道寄生虫病可能是磨牙致病因素之一”;八十年代有学者提出“肠道寄生虫是磨牙的危险因素”的说法,并认为如果对蛲虫病加以防治的话,“可能”可以减少磨牙的发生概率。尽管这个观点提出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但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并不多。
其中一项研究发表于2008年。在巴西,大约有10%-20%的儿童感染有肠道寄生虫。巴西科学家们选择了近2个月内没有服用驱虫剂的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发现磨牙的孩子得肠道寄生虫病的概率与无磨牙症的孩子并无显著差异,均为30%-40%之间。
2010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中,伊朗研究人员对100名幼儿园小朋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磨牙与不磨牙儿童的“总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无明显差异(22%:16%),该结果与第一项研究类似;但是磨牙儿童的消化道致病性寄生虫感染率要显著高于无磨牙症的儿童(22%:6%)。
由于寄生虫研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如果能有中国儿童的研究数据将更具意义。但很可惜,未找到直接相关的来自中国的对照研究。
在中文医学数据库中,有一项针对儿童磨牙的回顾性研究中提及了寄生虫感染率,但由于该研究中儿童“近半年内均正规服用驱虫药”,68例磨牙儿童的寄生虫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因此并不能表明儿童磨牙与寄生虫是否存在相关性,并且由于缺乏对照,更无法探究其因果性。
磨牙即驱虫,不可取
列举了国内外一些研究资料之后,我们不妨再来分析一下问题本身:磨牙是否意味着肚子里有蛔虫呢?尽管在两项国外研究中,儿童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都不低,但其中仅有一例蛔虫病感染,而且该儿童并无磨牙症。因此“夜里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这样的说法是没有得到证实的。
当然,可能在民间的说法中,“蛔虫”一词并不仅指蛔虫,而是代表了所有的肠道寄生虫。但上述两项研究对此也并没能给出明确的结论。
首先,这两项研究都得出总体寄生虫感染率与磨牙无关,而伊朗研究得出的“致病性寄生虫可能与磨牙症有关”的结论很有启发性,不过并不能因此就认为“致病性寄生虫会导致磨牙”。
加上这项研究没有说明调查对象是否使用驱虫药,这个细节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结果的可靠性下降;其次,这些研究都仅关注了磨牙与非磨牙人群中的寄生虫感染率,如果能从肠道寄生虫感染与非感染人群的磨牙症发生率的角度来分析会更全面。
可见,想要确切回答这一问题,恐怕还需要更多、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因此,用磨牙来推测儿童是否感染寄生虫,甚至指导驱虫药的使用是很不可取的。目前,肠道寄生虫的检验手段成熟准确,到医院做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为稳妥。至于磨牙症,如果严重的话会对健康不利,因此最好也去医院寻求缓解之道。
怎样预防蛔虫病
1蛔虫病的起因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感染蛔虫呢?主要原因在于蛔虫易于传播。蛔虫产卵量特别大,每条雌虫每日可产卵24万个,而且蛔虫卵在外界不需什么特别条件,短期内(2~3周内)就可以发育成感染期虫卵。人吞食了它,就可能得蛔虫病。蛔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特别强,它的卵壳中含有一个蛔甙层,可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卵壳,又可避免本身的养料、水分外漏。所以一般的食用醋、酱油或腌菜、泡菜的盐水不能将蛔虫杀死。
在外界,虫卵一般可活1~2年,也有达5~6年,甚至10年以上的。虫卵又极容易散布开,施用人粪做肥料,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地面和农作物,例如,蔬菜常把蛔虫卵带到城乡的家家户户,污染地面造成室内污染,使得人接触蛔虫卵机会增多以至于虫卵随食物吞进肚子里的机会也增多。
蛔虫病人多没有症状,有的常有脐周有阵发性腹泻,有的食欲不好,有的食欲很好却日渐消瘦,有的伴有腹泻,大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并排出蛔虫;有的有低热,烦躁不安,晚上易惊醒、磨牙,蛔虫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诸如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症和急性胆道炎、急性腹膜炎等疾病都有可能由蛔虫引起。
2预防与治疗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为常见的虫体之一,它虽然通常作祟于人的肠腔,但它还有一个癖性,就是嗜好钻孔,且喜碱恶酸。那么如何预防蛔虫病呢?
1传染源
蛔虫病患者及带虫者粪便含受精卵,是主要的传染源。每条雌虫每日排卵量达数十万个。受精卵在人体肠内不能发育,在外界适宜温度、湿度和有氧环境中发育。猪、犬、鸡、猫、鼠、蝇等动物和昆虫,因吃或接触人粪便及其污染物,可携带虫卵或吞食后排出存活的虫卵,也可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人可经多种途径感染,主要是吞入感染期蛔虫卵。在流行区人粪作肥料和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猪、苍蝇等因接触被人粪污染的地面也可传播蛔虫卵。农田劳动或其他方式接触污染的泥土,经手而入口或食用带活虫卵的蔬菜(如生食拌鲜菜)、瓜果等可发生大批人群感染,亦可随灰尘飞扬吸入咽部吞下而感染。
3易感人群
人对蛔虫普遍易感,农村人群感染率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尤以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感染率为高,男女感染率相近。随着年龄增长,多次感染后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是成人感染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成人受染也较普遍。
结语: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蛔虫病是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也是很多人的噩梦。我们很多人都受过这样的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预防哦。希望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健康网(http://www.djjkw.net/)专注于大众健康保健,传播健康知识。
大家健康网_倡导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