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有脚气不是小事,相信家人都会因这事烦恼着,每天臭味熏天,外加怕家人感染,每天提心吊胆的,其实脚气也是可以治疗好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治疗脚气偏方以及预防方法。
脚气中药治疗偏方
1、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电针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频率以病员耐受情况而定。每次选二对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2、选穴曲池外关阴陵泉足三里悬钟,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4、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5、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6、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7、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8、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天。
9、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10、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O-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如何预防脚气?
1、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之球鞋,最好要有两双鞋换穿,凉鞋是最好的选择。在鞋内塞入一些用香料、茶叶、竹炭做成的除臭包,以消除病菌、异味。
2、不与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袜子。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鞋柜也要经常通风、晾晒。如果鞋柜不能移动,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干燥剂,祛除潮气。
4、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5、脚底、趾间痒尽量不要用手抓,防传染于手指。
6、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甲醛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7、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护脚谨记三大法宝
国外有医学专家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在主任看来,足部尤其足底,是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按照生物全息理论的观点,脚同耳朵、第二掌骨侧等部位一样,成为人体的一个缩影,与全身脏腑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中医理论来说,足部也是人体经络循行和穴位分布的重要部位,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三条经脉走向止于脚部,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条经脉走向起于足部,与头面部和胸腹部相关内脏器官密切联系。
足部的传统经穴有33个,占全身穴位的1/10,还有很多的经外奇穴,以及足部反射区。它们有一定的诊断查病、治病和保健效果。
因此,结合日常生活,足部保健要做到以下三点。
常泡脚
俗话说:“天天泡脚,胜吃补药。”常用热水或者根据自身病情,采用中药进行足浴,可加快血液循环,甚至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
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或者中药泡脚的好习惯,用约40℃的热水,泡20~30分钟即可,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
常按脚底穴位
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联系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常按摩,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疏通经络。
比如,按摩足三里,可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脚变得暖和起来;按摩承山穴,可缓解脚酸、脚抽筋等症状;常按太溪穴可补养肾脏;常按涌泉穴,能改善心肺功能等。
适量运动
运动能够锻炼脚部肌肉,是保护双脚的好办法。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等都可以。
随着天气转暖,脚病也将进入高发期,建议大家注意脚部卫生,及时换洗袜子,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
总结:脚气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到了夏天,很多人的脚气会变得更加严重,得了脚气一定选择合适的鞋子,否则脚气会越来越严重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大家健康网(http://www.djjkw.net/)专注于大众健康保健,传播健康知识。
大家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