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常识 > 居家购物 > 学会这些让脚气不再骚扰你

学会这些让脚气不再骚扰你

发表日期:2022-06-26 | 文章来源 :互联网
脚气是怎么引起的

脚气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脚气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

在我国,脚气的发病率也相当高。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

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脚气。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脚气。

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脚气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脚气。

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脚气的易感性。

脚气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和鞋袜的情况,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场所。

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

脚气的发病机制

脚气发病率高也和足部解剖特点有关,包括足跖部汗腺丰富,出汗多,无皮脂腺,皮肤表面偏碱性,有利于真菌生长,而角质层较厚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此外,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使足部感染机会增多。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所引起的。真菌喜欢潮湿温热的环境,当皮肤一直保持在潮湿的状况,表皮尤其是脚掌最容易孳生真菌,当真菌大量繁植并入侵皮层,便诱发脚气。

脚掌潮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脚掌容易出汗;洗完澡或游完泳,没有确实把脚掌特别是趾缝擦干;穿着包得紧紧的鞋子如高筒运动鞋;穿着吸汗力差或透气不好的袜子;身处炎热或潮湿的环境。

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脚气如何治疗

脚气,俗名“香港脚”,又叫足癣,是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

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

脚气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根据临床不同病型表现,分别对症治疗。

1趾间有糜烂、渗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最好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可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等霜剂或软膏。

2如果皮肤角化增厚严重,抗真菌药物很难渗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杨酸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

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缠绷带,24~48小时后除去,然后再用抗真菌药。

3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

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后选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剂。

4脚气合并细菌感染,原则上应先局部抗细菌感染

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红霉素等。

5全身治疗

对于顽固的脚气,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口服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些口服药物效果好,但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6要坚持用药

脚气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彻底去除。因此,脚气的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用药,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

最好进行真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7不要乱用药

脚气用药最关键的是应按照分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切勿自行盲目治疗,常常使病情延误和加重。

8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

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应该用软膏。

9脚气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

就不能按一般脚气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冷温敷,必要时还要全身应用抗生素,并按照医生嘱咐适当休息。

10对汗疱型或有轻度浸渍糜烂,有少量分泌物者

可于每天早晚用1∶6000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醋酸铅溶液浸泡或湿敷,每次 20~30min水疱可在无菌处理下刺破,浸泡后用消毒布巾拭干。

然后选用以下药剂外涂,如苯甲酸/水杨酸/碘/碘化钾/薄荷脑 复方苯甲酸酊、Castellan涂剂、5%鱼石脂、3%水杨酸、10%硫磺泥膏,或市售成药,如2%克霉唑霜、特比萘芬霜、联苯苄唑霜等任选一种,慎用刺激性强药剂。

11对渗液较多的糜烂型

可选用上述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用达里波液浸泡或湿敷,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酌加0.1% 依沙吖啶利凡诺,渗出停止,糜烂面减轻后可参用上述汗疱型泥膏,半量怀氏酊或市售的抗真菌霜剂。

12对鳞屑角化型

由于患病病程长,治疗需要耐心。开始采用抗真菌作用和剥脱作用较强的酊剂需渗透力强些。

如复方土槿皮酊或全量的苯甲酸/水杨酸/碘 /碘化钾/薄荷脑复方苯甲酸酊,也可用10%~30%醋酸浸泡双足,每次20~30min。

待角化过度明显减轻后,改用作用相对较弱的软膏外搽,如半量的复方苯甲酸软膏或10%~20%的尿素软膏等,以巩固疗效和恢复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

中医疗法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天。

6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脚气各20克。上药水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7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8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

上药加水约 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O―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如果有臭味,有叩破的,用酿造醋点脚趾缝,擦脚。坚持一周,两天见效。用酿造醋。泡了以后,有醋味,没有臭味。

中西医结合

脚气是顽固的皮肤病,单一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脚气除1+1,涂上中药药水,配合喷洒脚气除喷剂,杀死鞋垫和袜子的细菌,防止脚气的复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1针灸。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

处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内关郄门。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跗肿麻木:八风太白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脚气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

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

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2电针。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频率以病员耐受情况而定。每次选二对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3水针。选穴曲池外关阴陵泉足三里悬钟。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大家健康网(http://www.djjkw.net/)专注于大众健康保健,传播健康知识。

大家健康网_倡导健康生活